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的名单(1995年2月)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8:19:22  浏览:866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的名单(1995年2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的名单(1995年2月)


(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免去张皓若的国内贸易部部长职务。
任命陈邦柱为国内贸易部部长。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发布《山东省征收地方电力建设基金实施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发布《山东省征收地方电力建设基金实施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政府


通知
为解决我省电力供应、电力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根据国发[1987]111号文《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征收电力建设资金暂行规定的通知》精神,制订了《山东省征收地方电力建设基金实施办法》,现予以发布,望各地按照执行。

山东省征收地方电力建设基金实施办法
根据国务院国发[1987]111号文《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征收电力建设资金暂行规定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自一九八八年一月一日起,除城乡居民个人生活用电,地方小电厂、热电厂所发电量,企业自备电厂自给电量和用高价油、高价煤加工的电量外,凡由山东电网供电的所有单位(包括中央驻鲁单位和外商投资企业)按照实际用电量,每度电加收二分钱,作为山东省地方电力建
设基金。企业单位缴纳的电力建设基金,计入成本费用,不调整企业承包基数;行政事业单位和实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缴纳的电力建设基金,从包干经费或自有资金中支出,通过厉行节约自行消化,不再增加财政拨款。
第二条 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青岛市,可根据国家规定自行制定征收办法。该市征收的电力建设基金,要按照山东电网的统一规划用于青岛市范围的电厂建设。该市一九九0年以前的供电,按省计委和青岛市计委向国家计委的联合报告中的有关规定执行。一九九0年以后,该市的用电
自求平衡,用此项基金建设的电厂,由山东电网统一管理、调度。
第三条 征收电力建设基金各级不得层层加码,不得以任何理由重复征收。
第四条 除第一条规定免征范围外,各市地县、各部门无权批准减免;个别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减免的,必须报省政府批准。
第五条 用山东省地方电力建设基金建设的电厂所发电量,由省统一分配。凡按本办法缴纳地方电力建设基金的一九八八年一月一日前现有的中央驻鲁企业、事业单位,同地方企事业单位同样享有分电的权力。
第六条 征收地方电力建设基金,由用户随电费缴纳,市地供电部门随电费同时汇交省电力局,省电力局按月存入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省人民银行开设的帐户,由省计委安排用于重点电厂建设。省电力局要认真检查和督促收缴工作。此项基金的收缴和使用,纳入审计范围。
第七条 省征收的地方电力建设基金,完成征收额的市地,市地属及以下单位的部分按征收额的10%返回市地,专项用于电力工程的新建、扩建和改造。用此项基金建设的项目必须报省计委,经批准后列入基建和技改投资计划。
第八条 征收的地方电力建设基金免缴一切税收。
第九条 各用户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缴地方电力建设基金。对拒缴单位,按拒缴电费的有关规定处理。
各有关银行,要积极协助做好地方电力建设基金的收缴和划拨工作。
第十条 省地方电力建设基金集中用于国家批准的重点电厂和相应的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专款专用,不得挪做他用。
第十一条 省地方电力建设基金实行有偿使用,由省计委委托省建设银行根据投资计划与建设单位办理贷款手续,并监督使用。其利率、还款期限按国家“拨改贷”办法执行。项目投产后,逐年还本付息,收回的本息仍存入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省人民银行开设的帐户,由省计委
继续安排电力建设。
第十二条 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要按月向省计委提报地方电力建设基金的收缴、使用、回收和增殖的详细情况,并抄送省财政厅、电力局。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一九八八年一月一日起执行。省政府鲁政发[1986]48号文和[1986]99号文同时停止执行。按债券额应分的用电权继续有效。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山东省计划委员会负责解释。



1988年1月23日

山西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山西省人民政府令
 (第131号)


  现发布《山西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 孙文盛
                         1998年11月11日



《山西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已经1998年10月22日省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奖励取得教学成果的单位和个人,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教学成果,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过实践证明符合教学规律,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和教学改革研究成果。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学术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均可依照本办法申请教学成果奖。
第四条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教学成果奖:
(一)省内首创的;
(二)经过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的;
(三)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并产生一定影响的。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设立的教学成果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对获奖者颁发相应的证书和奖金。
第六条 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
第七条 教学成果奖应组成专门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委员会成员由省教育行政部门聘任有关部门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组织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核查申报教学成果奖的单位和个人的申请资格,确定教学成果奖的获奖等级。
第八条 在教学成果的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做出主要贡献的单位,为教学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申请教学成果奖时,每项成果的完成单位不得超过三个。
第九条 直接参加教学成果的方案设计和实施,并做出主要贡献的个人,为教学成果的主要完成人。申请教学成果奖时,每项成果的完成人不得超过五人。
第十条 申请教学成果奖的单位或个人,按下列程序申报:
(一)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成果,由主要完成者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向省教育行政部门申报。
(二)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学成果,由主要完成者向所在学校或单位提出申请,按行政隶属关系逐级审核,并由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省教育行政部门申报。
(三)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学术团体、社会组织及其他个人申请教学成果奖的,向所在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由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省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在本省行政区域内隶属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单位或个人的教学成果申请教学成果奖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同
意后,向省教育行政部门申报。
(四)由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完成的教学成果,由其完成者联合向主持单位或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提出申请,按照本条第(一)、(二)、(三)项程序申报。
第十一条 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坚持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原则,由评审委员会无记名投票产生;评审委员会五分之四以上委员到会,投票方有效。一等奖须有评审委员会到会委员四分之三以上赞成、二等奖须有三分之二以上赞成、三等奖须有二分之一以上赞成。
推荐国家级奖,应从省级一等奖中产生,须有评审委员会到会委员二分之一以上赞成。
第十二条 评审通过的教学成果奖项目,应在授奖前公布。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布的教学成果权属有异议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60日内向省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意见,由省教育行政部门提交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裁定。
第十三条 教学成果奖每两年评审一次。教学成果奖获奖证书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颁发。教学成果奖的奖金,由省财政部门商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在当年教育事业费中安排。
第十四条 教学成果奖的奖金,归项目获奖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获得教学成果奖,计入本人考绩档案,作为评定职称、晋级增薪的重要依据。
第十五条 对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教学成果获得教学成果奖的,由授奖单位收回证书和奖金,并对直接责任者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 具体评审办法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8年10月22日